联系人:
手机:
电话:021-62669626
传真:021-66307555
E-mail:@mileM6guanwang.com
Q Q: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金勺路168号24幢
“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加快组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轨道客车、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人参等国家级产业与技术创新联合体,精准分解核心产业科技创新需求,系统突破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实验验证、运用维护和产品标准体系的关键技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近年来,人们对医疗保健和生活质量要求逐步提升,医疗器械市场也迎来发展期。本项目通过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孵化基地,打造医疗床位及看护床位等医养配套设施。
医疗器械行业细分品类众多,据药监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疗器械按产品风险程度可分为I、II、III类医疗器械,I到III类器械风险程度依次增大。按国家医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医疗器械按产品特性分为医疗设备、体外诊断、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四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包含多个二级子分类,涉及临床用途较为广泛。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8000亿元,约为药品的三分之一,但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器械市场每年20%的市场增速约为全球医疗器械和国内药品市场增速的4倍。
从产业结构看,国内医疗器械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及海外并购,国产产品创新程度及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大部分中高端医疗器械以进口为主,国产化率较低。在创新政策推动下,我国医疗器械至少三分之一产品国产化率不足50%的格局有望得到改变。医疗器械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此外,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期间,大多数产品出口额实现翻倍以上增长,为国产器械国际化奠定基础,其中 “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将是国产器械出口的重要区域。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器械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阶段。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6,365亿元,2016-2019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9.8%,远远超过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长速度。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8,336亿元。
为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我国各级政府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依托广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随着新农合、大病医保覆盖率与报销比例的提升,基层市场对各类型手术的需求逐渐得到释放,促使对不同功能的医疗器械产生更大的需求。我国基层医疗市场潜在容量巨大,随着多方政策的落实和患者意识的逐渐提高,医疗器械行业将长期享受增量市场带来的高速增长。
此外,自2014年以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的实施鼓励了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临床需求迫切的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加快了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的步伐。同时,国家医保倾向对国产器械提高报销比例,进一步增加了国产器械在临床的普及程度。随着国家多项政策大力支持国产品牌自主创新,鼓励医疗机构在质优价廉的前提下购买国产医用耗材以及医疗设备的背景下,市场不断涌现出具有竞争力的国产厂商,其产品性能等同于甚至优于进口产品。我国将会涌现出更多的优质国产产品,加速实现进口替代。
随着医学理论的深入、新型材料的不断引进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的创新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的医学技术和新型材料的运用和结构的重新设计提供了更精确的操控性和耐久性,给医生良好的触觉反馈。同时,射频消融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日渐成熟,得到了广大医生的认可,随后衍生出冷冻消融技术,具有使用范围广、耗时短、操作简单等优势。此外,还有激光消融和超声消融等技术在进行临床开发。未来随着国内外厂商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和临床需求的变化,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国人消费能力提升和健康意识加强、行业政策大力支持以及自主研发技术水平提高等多因素的驱动下,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数据统计,我国家用医疗设备增速超过整体医疗设备,且占比逐年增高,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80亿元,发展至2019年的1,1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6%,至2021年,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1,560亿元。
受益于我国居民对于医疗健康的持续关注以及国内医疗水平的逐步提升,国内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近年来也经历了高增长。根据医疗器械研究院的统计,国内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73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6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78%,远高于全球增长水平。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低值医用耗材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927.3亿元。
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2015年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为300亿元,2019年增加到678亿元,四年复合增长率为17.0%,远高于同时期全球平均增长水平。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839亿元。
医疗器械行业大量应用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化学、材料学、模具、机械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包括人工材料、人工脏器、生物力学、监测仪器、诊断设备、影像技术等多种科技在医疗器械产品中应用,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
2021年10月,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联合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年版),其中明确规定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要求。包括其中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12 种医疗器械要求75%采购国产;24种医疗器械要求50%采购国产;5种医疗器械要求25%采购国产。
2021年吉林省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突出优势,培育医疗器械特色发展。鼓励体液分析和分子诊断等新型体外诊断仪器及配套试剂的开发与产业化。支持基因测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癌症诊断试剂盒等产品的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大。利用长春应化所和吉林大学新材料技术,重点开 发骨科类、运动医学类、整形美容等高性能植入器械。借助长春光机所光电技术优势,建设高端光电技术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2021年吉林省科技厅发布《吉林省“十四五”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补齐医疗器械和制药设备零部件、数字化诊疗装备、智慧医疗产品和智能检测设备的开发等产业短板,强化医用健康材料、药品包材和辅料开发、体外诊断产品、康复辅助器具的开发。完善和新建医药和医疗器械GLP和GCP实验室。加快推进创制药物孵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建设,提升孵化能力和孵化水平。鼓励和支持CRO、CMO、CSO、中药材标准化、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检验等平台建设。搭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文号转让平台,提供产品转让信息和政策咨询指导。
四平市位于哈大经济带主轴线重要节点上,位于长春半小时经济圈,沈阳一小时经济圈内,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区域。以四平为原点,辐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四盟等47个地级城市,客流2个小时可全部到达,物流4个小时全部到达。
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机遇快速崛起的国家级开发区,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吉林省四平市西北郊,是四平市向北发展的主阵地。交通便利,在发展现代物流业及企业战略布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核心用地面积23.15平方公里,现有工商注册企业893户,其中工业企业249户,三产服务业企业572户。共有“四上企业”79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0户。
红开区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跨越发展,硬件设施日臻完善,软件服务提质高效,项目和发展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作为四平市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红开区发挥龙头和引领作用,在产业集聚发展上先行先试,成为四平市现代农机产业隆起区、外资外贸创新转型示范区、四梨同城融合发展先导区、特色装备制造集聚区,四平向北发展的增长极。
全省拥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等20余家综合性和专业类医药科研院校。医药健康领域建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7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7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56个、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中心10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4个。
本项目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孵化基地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医疗床位及看护床位等医养配套设施。
项目建成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883.56万元,利润1,362.43万元,投资回收期11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1.4%。
医疗器械行业是医药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医疗机构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孵化基地是为推动医疗健康事业长远发展而重点打造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有效地解决了医疗器械初创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场地不足、基本办公条件落后和后勤保障的一系列问题,将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引进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升级更新换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12月,2002年晋升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晋升国家级开发区。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吉林省四平市西北部,总规划面积为77.15平方公里。作为四平市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其充分发挥龙头和引领作用,在产业集聚发展上先行先试,着力打造三大主导产业,即: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商贸物流产业。坚持“内外并举、壮内引外”,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布局和发展“一基地、四园区”。截止2020年年末,实有工商注册企业414户(其中工业企业144户,服务业企业111户)。对于落户园区企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将实行“一事一议”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