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手机:
电话:021-62669626
传真:021-66307555
E-mail:@mileM6guanwang.com
Q Q: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金勺路168号24幢
可穿戴设备是近年来智能产品市场上最火热的话题之一,甚至有人说年年都是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元年,
可见在很多人看来,智能穿戴产品的市场前景是不容小觑的,而作为可穿戴医疗设备同样引人注目,成为可穿戴设备热门投资方向,我将在正文为大家详细介绍!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
通过连接互联网,并与各类软件应用相结合,使用户能够感知和监测自身生理状况与周边环境状况,无需手动便能迅速查看、回复和分享信息,其功能覆盖了健康管理、运动测量、社交互动、休闲游戏、影音娱乐、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等诸多领域。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主要有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耳戴设备、智能眼镜(主要包括VR/AR头显)、智能服装、智能鞋等。
(1)主芯片 主芯片是核心,是可穿戴设备数据处理和指令控制的重要设备。在目前可穿戴设备越来越要求小型化和高续航时间的情况下,主芯片的专业化、小型化以及低功耗成为衡量可穿戴设备主芯片的重要标准。
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芯片主要分为AP(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和MCU(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两种,手环类可穿戴设备基本采用MCU,手表类可穿戴设备根据功能复杂度选用MCU或AP。
(2)无线连接芯片 可穿戴技术的核心是将无线连接功能嵌入到装有传感器的设备中,该技术将成为推动物联网生态系统发展和普及的关键因素。
无线技术不仅可以将个人数据传送到云端进行分析和保管,而且可以将数据分享到用户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这样一来,可穿戴设备的工作量会大大减轻。
目前在可穿戴设备上所使用到的传感器产品主要涵盖:运动传感器、环境传感器和生理健康类传感器。
显示屏是可穿戴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但是显示屏却是整个可穿戴设备里耗电量较高的器件之一,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对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和功耗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传统的LCD显示屏由于低亮度和高功耗已经无法适应可穿戴设备的要求,已经逐渐被淘汰。
提高能效、优化电池一直是可穿戴设备发展过程中优先级最高的工作。业内也正在开发体积更小、效率更高、续航时间更长的能源形式。在开发可穿戴设备时,电池的尺寸、外形、容量和可靠性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可穿戴设备产业链涉及环节较多,从产业分工维度看可分为上游关键器件、中游设备生产企业、下游产品销售渠道和服务三个环节。
拥有可穿戴技术特征、具有生命体征监测、疾病治疗等某项医疗相关功能的设备均可称为可穿戴医疗器械。 (摘自中国知网)
著名市场研究机构 IDTechEx 预测,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整体市值将从 2015 年的 200 亿美元增长至 2025 年的近 700 亿美元。
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 Tractica 则预测,到 2021 年,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的全球出货量将从 2016 年的 250 万台增加到 9760 万台,年收入将达到 178 亿美元。
中国的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市场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0 年有望突破 122 亿元。
运动监测器、智能手表、智能服装和可穿戴配件。大众健康意识增强,久坐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明显增多,以及对健康与健身关注度增加,是运动监测器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原因。
运动健身、患者远程监控和家庭医疗保健。2016年,运动健身占该领域市场的主导地位,在预测期内家庭医疗保健的复合年增长率则排名第二。
药店、网络营销和大型超市。预测期内,预计大型超市市场增长速度最快,主要归因于零售业务的增长和产品消费范围的扩大。
诊断和监控设备、治疗设备。诊断与监测是该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在预测期内增长速度最快,驱动力主要来自于:慢性疾病的日益流行导致患者对定期检查和早期诊断的需求不断增长。医疗服务从按服务量付费(fee for service payment)的模式转变到按价值或疗效付费(value or outcomes based payment)
现在,市场上出现很多这种产品,那么是什么促进了可穿戴医疗设备这个行业的发展呢?可穿戴医疗设备火爆,背后魅力何在?
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反应人体的生理数据到人们的移动设备上,为用户提供数据,让用户能够实时监测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华硕发布了旗下首款智能手环——ASUS VivoWatch BP,主要的功能是血压检测和AI健康管理功能,这也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可用来检测血压的可穿戴医疗设备。据了解,ASUS VivoWatch BP可以将血压读数和其他的健康数据一起记录下来,包括心率、睡眠品质、压力指数和活动数据,而且,这款手环还能自动辨别用户的运动状态,使用户获得的数据更加精确。
用户要想知道自己的血压,只要看手环便可知道,不需要用传统的血压仪测量,这样更加快速、方便。若看到自己的血压升高,便可马上采取措施降压方法,减少因血压高而中风、脑溢血等症状的发生。
如今,大多数的可穿戴医疗设备都能提供实时监测。譬如,北京睿仁科技医疗有限公司研发的Raiing智能儿童电子体温计,有高低温报警和吃药提醒等功能,并且可以实现终端远程监控。
乐心医疗研发的智能手环mambo HR能够精准测心率,可以记录用户的身体健康数据。这些产品监测到的数据实时反馈给用户,用户便能快速采取应对措施。
由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及时性,其既能释放传统医疗资源,又开拓了新的医疗手段。
例如,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经常会出现一些毛病,那么要去医院就要经过繁琐的挂号会诊过程,若使用可穿戴医疗设备,便能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而且如果出现了问题,还可以直接反馈给医生,医生根据反馈实现及时上门或者远程会诊,大大降低了医患两方的治疗成本。
据北京日报报道,朝阳区八里庄街道辖区内的东里社区、西里社区、十里堡社区,90%老人将获配一套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这些设备实时监测的数据会通过互联网同步到八里庄地区第二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当老人的健康指标出现异常,医护人员就会赶赴现场,实施医疗干预。
对于这种小的异常,可穿戴医疗设备能够协助医生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指数的改变来及时纠正病理的变化,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缓解病床位的紧张。
可穿戴医疗设备可将用户的健康数据采集,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提供给医疗组织来服务病人,还可向不同产业提供,并带动其发展。
据了解,Emdeon这样的企业,每年都会通过互联网汇集来自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医疗数据,然后将更有意义的数据对比并分析,向医疗组织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医生来说,这已经是提供了一个极大的便利,而且对患者的诊断也会更加具有科学性。
除了给医护人员带来便捷,可穿戴医疗设备提供的医疗大数据对其他行业来说也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例如,WellDoc是一家专注于糖尿病管理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公司,其为保险公司提供数据,并且保险公司愿意为用户提供保障。CardioNet作为远程心脏监测服务提供商,监测的数据可以提供给科研机构用于研发。
大数据技术在人们现实生活中运用越来越多,可穿戴医疗设备就是将人们的身体信息收集,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为人们提供更加直观、有效的服务。
综上所述,可穿戴医疗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能给用户提供了合理化的指导,同时,也能给医疗组织和不同的行业带来数据支撑。。
但是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可以说优势和挑战是并存的,其产品还需改善。
可穿戴设备发展至今,一直面临一个很大的质疑就是——没有抓住用户真正的痛点。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用户才会真正觉得痛呢?——很自然的,你会想到在生病的时候。
首先,你需要去医院,挂一个号,医生进行简单的询问之后,去做检查(采集数据),检查完之后,你会拿到报告单,医生然后根据你的化验结果,给出治疗措施(数据加工+反馈)。
同样是“采集数据-数据加工-反馈”的过程,与可穿戴设备的互动过程是不是完全相同?
在进一步寻找痛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去医院的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首先,看我们的身体状态,我们可以分为三类: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生病状态。
然后,对于数据监测状态,我们大部分人所处的一种状态是无数据或极少数据监测的状态(此时,我们定义为无监测状态),一旦我们感觉身体不适,我们才来到医院进行检查,并获得此次检查的身体数据(此时,我们定义为准确监测状态)。
在这两种数据状态之间存在着gap,我们定义它为灵活监测状态,如下图所示。
从图的右侧看,首先是传统的医疗企业,其产品的主要使用场所为医院,他们对用户进行准确的数据监测。
同时,从用户的需求角度来说,他们掌握着用户的绝对痛点,那么他们有去发展可穿戴设备吗?显然,答案为是的。
比如,心电Holter,血糖监测以及各种针对慢性病的设备。他们正在从图的右侧往左侧发展。
再从图的左侧看,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公司,则正在从图的左侧往右侧发展,试图把用户从一种无监测的状态培养到一种有数据监测的状态。
但是从用户角度来说,显然从健康到亚健康之间用户并无明显症状,所以没有显而易见的痛点。
所以,在“概念化”发展之后,剩下的也只有科技极客,健身达人等专业的人群,而不是更广泛的大众(不知道自己的手环现在放在哪里的举个手)。
综合上述两边,可穿戴设备公司,应该在最中间的区域寻找战场,这里应该是舒适性和专业性的统一。
这里的公司,暂称其为健康科技公司(有身体数据的反馈,区别于传统健康公司,无身体数据的推荐),他们可以从右侧寻找用户痛点,但是他们要做的是通过身体数据监测避免我们进入最右侧的区域。
他们的产品应该具有专业性和易用性,针对某一特定人群的特定场景,而不是试图改变所有人的用户习惯(比如针对备孕妈妈的体温监测设备,针对宝宝发烧的产品等等)。
同时,应该避免仅仅实现连手机都能实现的功能,如果手机都能够实现你80%的功能,那么你的产品将毫无意义。
可穿戴医疗设备为人体健康大数据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在数据精确度的识别上存在较大难度。
据腾讯数道,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心率的测量基本是准确的,但是在血压等其他方面,目前还没有能够准确测量的方法,而且准确率还远远没有达到医学标准。
例如,37度手环可以用来检测心率和血压,但是测血压时,血压都140了,并没有收到任何通知。这就表明,其检测的数据与监测程序不一致,导致手环没有回应,自然用户不能及时做好措施,因此体验感差。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最贴近人体进行实时监测健康数据的装置,不仅能收集用户的基本信息,而且还能采集实时的客观生命体信息和主观输入的事件信息。
这些有关个人隐私的信息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一旦用户隐私受到攻击,就有可能威胁到用户的生命健康。
国内互联网安全漏洞平台乌云网一位网络工程师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可穿戴医疗设备目前还没有相关网络安全的技术标准。不仅如此,国内曾有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存在越权漏洞,导致攻击者可以通过接口盗取用户的云端信息。
由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天然属性,其与用户个人信息具有很强的绑定程度,而黑客容易受利益或竞争对手驱动入侵,那么用户的隐私权将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联合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澄玉呼吁,希望更多的科研单位和企业真正投入到可穿戴设备的医疗研发中来。
他表示,目前国内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中,很多公司和院所都没有强劲的科研团队储备,因此对医疗领域的技术投入比较少。
基于医生参与研发度低,在某种意义上“不见血”的血糖仪、血压计并不靠谱,因为这些设备缺少了准确的医学性,因此这无疑是可穿戴医疗设备正面临的挑战之一。
正是因为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还存在不少挑战,因此大部分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目前还仅仅只能提供数据监测的功能,而不能去做一些非常专业的数据采集工作。
但在未来,可穿戴医疗设备将可为用户提供诊断、检测、干预一体化的服务,从而为用户提供最便捷和切实的移动医疗健康福利。
医用级可穿戴设备的主要特征是针对某种病种,由于这些患者都有自己的病理特征,那么这种设备就是专注于某种疾病的症状进行检测,并将数据收集,然后与国家鼓励的分级诊疗相结合,并且和与医疗组织展开有效的合作。
不仅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的检测需要被强化,可穿戴医疗设备还需将主要的患者人群入口和数据监测入口掌握,然后强化疾病证据的记录、汇总、整理和分析,使监测的数据更具有有效性、医学性和科学性。
据动脉网报道,数字糖尿病护理公司Glooko的胰岛素管理系统是通过网站或手机app来获取用户血糖的相关数据指标,然后进行统一的记录、跟踪和分析。
目前,Glooko支持26种血糖仪,并覆盖了全美85%的品牌,而且患者可以使用8种移动设备来采集数据,这便于整合不同的设备采集的分散数据。之后再经对照实验后给出的数据更具有可信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医疗平台的发展,未来的医用级可穿戴设备必会推动其云端建设,将数据传上云端,实现互通共享,那么医生便可远程会诊后提出诊疗建议并开出药方。
若可穿戴医疗设备能实现患者、医生和云端的无缝对接,那么这将能快速推动远程移动医疗的发展。
近日,华制智能打造的“智能制造+云”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互联互通。未来,若这样的平台能运用到医疗领域,那么将有利于医疗数据的共享,从而推动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
目前正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医学专业资源的支撑,可穿戴医疗设备才缺少真正的医学功能。
要想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医疗性,那么这就需要有强大的医学专家团队的支持,并且植入更多医学原理和技术服务,从而提升其医学应用的价值。
春秋时期的名医扁鹊就曾说过,他们家兄弟三个,大哥医术最好,二哥其次,他最差。
因为大哥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二哥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他自己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扁鹊的故事虽然流传久远,但其中的道理并不陈旧。
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消除亚健康状态,锻炼强壮的体魄远离疾病。
随着医学价值的不断增加,可穿戴医疗设备拥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彻底颠覆医疗行业现状,改善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从而开创一种积极的医疗方式,让患者更好地掌握自身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