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C

联系方式

ontact us

联系人:
手机:
电话:021-62669626
传真:021-66307555
E-mail:@mileM6guanwang.com
Q Q: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金勺路168号24幢

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中国打破国外封锁尖端医疗设备要卖白菜价?

点击数:733      更新时间:2023-07-27

  核磁共振设备(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进行磁共振成像的专业医疗设备。

  自20世纪80年代初问世以来,核磁共振技术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医学诊断工具,与X线成像、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并列构成影像学四大检查手段。

  中国的核磁共振市场,长期被美国GE、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业内称为GPS)三大外企垄断。

  2021年的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共采购1061台超导MRI系统(含1.5T、3.0T及其他品种),GE、西门子和飞利浦分别占据28%、25%和18%的市场份额,合计为71%。

  如果具体到3.0T磁共振这一高端领域,GPS的市场份额就更大了,合计高达80%。

  业内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北京某医疗中心的一台核磁共振设备出现故障,请德国厂商维修时,对方要求提前支付23万元的人工费,且不保证维修质量。

  1987年底,深圳安科自主开发了中国首台永磁磁共振(0.15T),被评为1989年十大科技事件之一,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奥泰医疗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cm孔径1.5T超导磁体和1.5T超导磁共振系统。

  正是凭借着中国企业前仆后继,奋力攻关,中国国产设备才夺下了20%的市场份额。

  既然国产核磁共振设备早已量产,这次央视报道的打破国外封锁,又是怎么回事?

  这四个级别,好比我们手机用的2G、3G、4G、5G,级别越高,速度越快,带宽越大。

  传统的低场磁共振扫描所需时间较长,图像也不是很清楚,而5T超高场高清成像,为全身各部位疑难杂症机理研究和精准诊疗打开了全新视角。

  核磁共振设备制造的核心技术包括超导技术、电磁学技术、材料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

  此前,中国企业虽然能够自主生产核磁共振设备,但里面的核心部件依然依赖欧美日本等上游企业。

  比如,2000年,深圳迈迪特研制出中国首台1.5T磁共振,核心部件采购自外企,依然有被卡脖子的风险。

  宁波余姚的鑫高益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攻破液氦“卡脖子”技术,其超导磁体采用制冷机直接传导冷却,具有可移动、可旋转、可升降、重量轻的优势。

  据悉,2022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各类研究项目经费超过33亿元,其中只有17%是政府拨付的固定经费,83%的经费都需要依靠产业合作等多种方式获得。

  核磁共振设备先后被列入“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规划。

  此前,联影与深圳先进院共同研发的3.0T超导磁共振系统,就被列入“十二五”期间重要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仅从资金上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17%的经费来自政府拨付,看起来不多,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战略意义。

  正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负责人介绍,所有这些课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面向产业需求。

  以前的科研合作,一般就是科研单位做了原理的验证,然后就交给企业,企业再去把验证后的原理“变成”产品。

  而5T核磁共振设备的研发,从最开始的立项、提出问题、提出技术路线,到最后的实现,到变成产品的全链条,联影都有深度参与。

  以1.5T核磁共振设备为例,以前的国外产品要3000多万一台,去年国产货报出了260万的“史上低价”。

  中国为8台/每百万人,远低于日本的55台/每百万人,美国的39台/每百万人。

  价格下降,有利于中国医疗机构普及核磁共振设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供给能力。

  除了核磁共振,我们还要看到,超声波仪器、检验仪器、心电图机、高档生理记录仪等其他医疗器械,依然被外国品牌占据。

客服头部
021-62669626
021-66307555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