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C

联系方式

ontact us

联系人:
手机:
电话:021-62669626
传真:021-66307555
E-mail:@mileM6guanwang.com
Q Q: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金勺路168号24幢

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峰会暨2020国药器械生态大会

点击数:850      更新时间:2023-06-22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产业界的责任担当得以彰显——从医用口罩、体温计、个人防护...[详细]

  欢迎莅临武汉光谷,出席“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峰会暨2020国药器械生态大会”,本次会议由国药集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指导,国药集团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与武汉东湖高新区联合主办。在此,我谨代表大会主办单位,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拨冗出席,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下面,请允许介绍今天出席大会的特邀院士和指导单位、主办单位领导,他们是:

  40余家驻汉或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张强先生将作大会分享;600余家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高管,其中有6位领军负责人将在随后的论坛和交流晚宴上进行主旨发言。今天的大会现场,近千位合作伙伴、嘉宾济济一堂,可谓大咖云集、产业聚会、风云汇聚、盛况空前!由于时间关系,对与会嘉宾无法一一介绍,敬请大家谅解。

  出席今天大会的还有武汉市和东湖高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国药集团有关部门及在汉企业负责人,国药控股、国药器械有关部门和各级企业负责人,有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会到场嘉宾共计1400余人。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出席!

  现在大会正式开始,首先有请国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敬桢先生致辞,大家掌声欢迎!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峰会暨2020国药器械生态大会与大家见面,这样的场合期待已久,尤其是在英雄之城武汉相聚,意义非凡!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具挑战的一年,面对新冠疫情的突发冲击,我们共同经历了一次最紧急、最严峻的考验。2020年9月8日,习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对我们医药健康行业在抗疫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肯定,令我们备受鼓舞!我想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领导和嘉宾都是伟大抗疫精神的一员塑造者和承载者,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

  面对疫情空前的困难挑战,作为唯一一家以生命健康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国药集团首当其冲、首担其责,坚决贯彻习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员动员,全线出击,全域作战,全力以赴,以战时状态做好医用物资应急调拨供应、诊断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攻关和应急生产、医疗救治和防疫保障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医药央企国家队、主力军、压舱石的作用,在打赢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任务,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一是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在疫情发生后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集团各板块高强度工作、超负荷运转,完成了平常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任务量。尤其在物资保障方面,克服产品稀缺、运输不畅等重重困难,承担了全国各省区市尤其是湖北省和武汉市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任务,累计向全国提供各类防护服2293万套、口罩5亿只、手术服207万套、各类药品3.8亿盒。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国药器械就是其中的主力军,累计从全国向湖北调配各类防护物资逾4717万件。国药器械在汉企业参与承担了湖北省内11个地级市、51家医疗定点单位的防疫物资保障供给任务。紧急投产国药奥美医用外科口罩,日均产量40万只,全部用于湖北省内疫情防控。同时,在支援全球抗疫方面,国药集团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圆满完成对68个国家的援助任务;累计为全球129个国家采购医用防护物资21.7亿件,仅为俄罗斯就紧急发运40架次专机、3趟中欧专列超过2亿件防疫物资。

  二是投入资源力量之大前所未有。这次抗击疫情,是国药集团有史以来调动资源力量最多的应急行动,可以说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组织了一切可以组织的资源。在人力上,全系统1500家企业15万国药人全员上阵;在物力上,集团层面及早设立了10亿元专项资金,全系统累计使用各类防疫资金50多亿元,累计捐赠额1.1亿元。

  三是彰显战斗力之强前所未有。集团各级公司和全体员工以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打赢了一系列硬仗,攻克了一系列难关,创造了一系列奇迹,这些平时想都不敢想、想办也难办到的事,在这次疫情防控大战中,我们硬是咬紧牙关,一次次超越了自我,突破了极限。

  四是取得突破性成果之多前所未有。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是科技。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第一时间成立研发攻关团队,以战时状态组织药品疫苗科研攻关,率先提供判明病毒的呼吸道检测试剂盒与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率先推出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康复者血浆疗法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率先研制出疫情防控决战决胜的“杀手锏”——新冠灭活疫苗,目前Ⅲ期临床正在阿联酋、埃及、阿根廷等国家顺利推进,并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接种志愿者超过5万人,样本人群覆盖125个国籍,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全面领先。

  五是拓展合作空间之广前所未有。这次疫情防控,使我们与国内、国外,政府、医院、机构、企业等建立和增进了合作机会,拓展了广阔空间和平台。我理解,这次生态大会也是我们医疗器械全产业链携手抗疫的一个重要成果和总结。我们在大战大考、患难与共中建立了深厚情谊与合作关系,也应该在复工复产、行业发展中结出美美与共、和合共赢的丰硕果实。

  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是深远而深刻的。疫情的冲击也充分反映出我国在医疗装备和应急保障上诸多不足和短板。我们要站在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高度,积极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和物资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前不久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把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贯彻和响应国家部署,国药集团责无旁贷。当前,集团正在谋划“四梁八柱、百强万亿”创新驱动型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生态圈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医疗器械商贸流通板块作为集团核心主业将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网络整合和资源协同,预期在2025年将实现营业收入比2020年末再翻一番的目标;同时,国药集团将依托国药器械积极探索医疗器械工业制造,作为集团六大支撑产业之一加快发展布局,抢抓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期。

  我相信,以上战略规划目标的达成,有赖于与在座科研、医疗机构和国内外领先企业、创新团队的全生态圈、全产业链合作。同时,国药器械作为国药集团驻汉子公司,每一步的发展也离不开武汉市政府和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国药集团,对各位领导和广大合作伙伴长期以来对国药集团医疗器械板块发展的信任与厚爱,表达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刘董事长热情洋溢、令人振奋的致辞,董事长也对国药器械医疗器械板块未来发展作出了崭新描绘,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激励我们与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并进,勇于突破,不负所托。再次感谢刘敬桢董事长。下面让我们有请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红辉先生致辞,大家掌声欢迎!

  初冬高朋聚光谷,共谱产业新篇章。在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医疗器械领域盛会——2020国药器械生态大会的举办,本次大会必将更好地推动医疗器械全产业链合作共赢。受周先旺市长委托,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的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国药集团对武汉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院士专家、企业家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9月8日,习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高度肯定医疗器械企业在支援武汉疫情阻击战、支持全球疫情防控中作出的贡献。习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培育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更加坚定了武汉发展医疗器械产业、打造世界级大健康产业集群的信心。

  医疗器械领域涉及声、光、电、磁、图像、材料、力学等行业和近百个专业学科,具有技术密集、学科交叉、产业融合的特点。武汉拥有丰沛的科教资源、完整的产业上下游配套、广阔的应用市场,具备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关于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创新、产业化集群发展。当前,全市以医疗器械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9年全市大健康相关产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15%。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市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聚集了央企国药器械总部、联影医疗、迈瑞医疗、华大智造、开立医疗等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了明德生物、安翰科技等一批明星企业;建成了占地2平方公里、汇集400余家企业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医疗器械已成为我市大健康产业一张靓丽名片,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借此机会,恳请各位嘉宾继续关注、支持武汉大健康产业发展;诚挚邀请院士专家、各位企业家,来汉转化科技成果,投资兴业,我们将当好科学家的“服务员”、当好企业的“店小二”,不断优化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实现企业与城市共赢不懈努力!

  最后,祝2020国药器械生态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感谢陈市长内容丰富、满含真情的致辞,对产业发展放眼憧憬,对行业进步寄予厚望。再次感谢陈红辉副市长。

  下面,进入大会论坛环节,今天下午的论坛将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首先有请国药控股党委书记、国药器械董事长于清明先生发言。大家对于于清明董事长都非常熟悉,于总在中国医药尤其是医疗器械行业从业30余年,是行业的资深管理者和知名专家。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聚力打造创新引擎,协同构建发展新格局”,大家掌声欢迎!

  尊敬的樊明武院士,尊敬的刘敬桢董事长,尊敬的但长春主任,尊敬的陈红辉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业界同仁,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放眼一看,的的确确我们这些年来的老友,特别是医疗器械领域里的顶尖企业家,我们常讲的顶尖高手今天聚集一堂。今天我们齐聚武汉参加“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峰会暨2020国药器械生态大会”,谋划行业发展大计,非常令人兴奋。我们常讲医疗器械这个行业就是想想就兴奋、看看就激动的行业。首先,我代表大会主办方国药集团、国药机械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们已经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交汇点上。回顾过去的5年可以看到,在国家法规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下,在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这5年,行业政策发布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行业增速之快,引起全球同行的高度关注。并且,国产创新产品加速涌现,进出口贸易实现连续11年的稳步增长——这些成绩都为我们稳步迈向“十四五”的新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贸易摩擦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已经造成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在这些新情况的影响下,我国加快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步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也迎来了重要的拐点。

  11月3日,中央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期的远景目标。这是国家对“十四五”发展的举旗定向,也是行业发展战略的根本遵循。2万多字的报告透露出的信号和导向,与行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安全”、“创新”、“企业”,“科技自主自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健康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创新”等频频出现。从这些高频词、关键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领会到:“人民安全和经济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引擎是“协同创新”。同时,在“科技自主自立,高端装备突破、完善产业供应链、刺激国内国际消费市场”上,企业作为主体必须积极作为。

  按照国药集团的战略构想,“十四五”期间,集团将全力实施“四梁八柱、百强万亿”创新驱动型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生态圈发展战略;以科技化、智能化、品牌化、国际化、系统化推动转型升级。

  在集团的总体部署下,国药器械也将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地谋划布局,紧抓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打造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携手上中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向不断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方向迈进。下午的主题报告中,李杨同志将对国药器械的发展战略做更为详尽的解读。

  今天大会的主题是“医疗器械行业生态”。我们都知道,企业的发展不单单取决于自身的实力,更取决于外部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政策、资金、技术、配套产业等生态要素上进一步优化。

  从经济环境看,我国通过精准、有力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保证了国内经济在二三季度快速企稳回升。三季度GDP增长恢复到6%,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截至今年6月,我国药品销售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非常乐观,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从政策环境来看,医改十年的政策措施,从鼓励创新、加快审批,分级诊疗,到两票制、高值耗材治理等,给行业创新和市场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扶持;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格局的深层次调整。为适应优质低价的市场需求,今后一段时期,医药生产、流通业的集中度会加速提升。

  从行业规模上看,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成为投资热点,也是医药经济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增长极”。截至今年5月,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到2.5万家;经营企业达到81万家。2019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总体营收超过了7200亿元。同时,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继续优化,高端器械出口比重明显增加。

  从创新能力上看,国内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2019年,65家A股上市医疗器械公司总研发投入占到企业总体营收的7.41%,接近87亿元,同比增长了21%,逐步接近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2014年以来,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创新医疗器械有97项,即将突破100项。其中,PET-CT、高场强MRI、手术机器人等,都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高端技术产品。尤其是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应急审批的检测试剂、车载设备、远程系统等快速投产应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实力、中国速度。

  但是,行业经历了规模与数量的快速增长后,长期存在的短板、卡点和难点也日益突出。比如,一些高端医疗器械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环节存在短板、缺失。一些企业的原始创新意愿不强,为降低研发投入、缩短上市时间,还是愿意走“仿创结合”的路子。高端人才匮乏也是一直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医疗器械是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领域,人才就是高端生产力。然而,掌握多学科知识的高端研发人员、企业管理者代表一直非常短缺。即便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样的产业聚集带,人才聚集能力也不是很强,也存在高端人才不断流失的问题。同时,疫情进一步暴露了我国医疗器械供应链协同性和安全性,以及头部企业引领性和关键技术掌控力等方面的欠缺。

  当前,医疗器械行业亟需破解这些短板和难题,从过去注重“数量和速度”的增长转到侧重“结构和质量”的新发展格局上。而做好这道“必答题”,我们企业必须同频共振、相互赋能,从而真正实现对产品、技术、供应链和服务模式等的联合创新、高质量创新。

  近几十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产能转移的结果。然而,当前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巨大挑战。 “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创新的发力,进而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和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依托,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我们已经迎来重要的“黄金机遇期”:今年3月2日,习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学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端医学装备自主可控。

  前不久,中央印发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展高端医疗设备”。

  行业良好的生态基础,加之健康中国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推进与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行业机遇明显大于挑战。近段时间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新一轮的制度创新已经开启。在这些新政的推动下,医疗器械行业变革即将拉开,行业发展的拐点即将到来。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将从过去的注重“数量和速度”,转到侧重于“结构和质量”上。

  我们都知道,医疗器械行业的生态系统,需要丰富的科教资源、人才资源、配套产业、资金、政策和健全的诚信体系。在“十四五”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思想的带领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带、大中小企业将呈现更加科学的分工协作、共赢发展。大企业和产业聚集带将充分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带动上中下游相互赋能,挖掘新需求,创造新价值,构建新生态。

  在这些方面,按照国药集团的总体部署,国药器械将全力发挥全国市场网络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实现一系列的战略调整,让央企平台与行业企业相互协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一是共健大健康全产业链。按照国药集团的部署,我们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下的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加强网络布局,扩大市场份额,发力投资并购,实现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由传统的细分化、专业化领域,向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大健康产业延伸发展。

  二是建立协同创新联合体。通过国药集团医疗器械研究院等平台,加快创新要素集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参与法规标准体系制订,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协同带动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创新。前不久国资委设立的熠星大赛中,国药器械作为医疗器械赛道的执行单位,收集到600余项创新项目,通过遴选,将实现产业孵化。

  三是协同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新材料、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科研攻关,实现高端整机与核心零部件的同步创新。布局体外诊断、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助老产品等细分产业。积极拓展智能制造,构建产品线丰富、科技含量高、具备规模和竞争优势的工业平台。

  四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利用数据资源,提升智慧供应链的服务质量与效能,形成不同的医疗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打造运营高效、效益优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医药健康服务商,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五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通过发展在线远程诊疗系统,平衡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六是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地。努力打造一批百亿级企业,共同培育细分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武汉地域优势突出,科研力量丰富,拥有两院院士、一流高校、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医疗资源位居全国前列,区位交通及配套产业优势明显。随着大健康产业向纵深发展,武汉已成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康养医疗知名企业的重要舞台。近年来,迈瑞、联影、华大基因、华为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武汉,将加速医疗器械及配套产业集群的成熟化。

  国药集团国药器械与武汉市一直以来保持着深入的合作。早在2010年,国药集团就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医疗器械产业。2018年2月,国药器械作为首家从北京迁出的央企产业总部,落户到武汉光谷生物城,充分体现了我们与武汉共谋发展的信心。疫情期间,国药器械和奥美医疗共同在湖北打造防护用品生产基地。今年9月,国药集团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又签署了新的战略合作协议。

  经历了新冠疫情攻坚战后,武汉已经从原来的疫情中心变为重振经济的排头兵。我们有理由相信,武汉必将成为大健康产业核心聚集区。作为驻汉央企,我们将紧密围绕集团“创新驱动型全产业链、全生态圈发展”的战略,助力武汉疫后重振和建设世界级大健康产业集群。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的大会是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交汇点上的一次行业盛会。我们希望通过央企平台,与各位携手构建医疗器械行业的新生态,把握好行业发展的重要拐点和战略机遇期,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携手构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下面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原樊明武先生发言。樊院士德高望重,是国内和国际回旋加速器、磁铁理论与工程领域的领军专家。今天樊院士演讲的题目是《质子重离子肿瘤放疗装备发展现状及趋势》,大家掌声欢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天有幸在这里汇报我们在了解重离子和质子治疗方面的一些情况。

  质子和重离子治疗装备目前发展的比较快,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质子、重离子的治疗和光子一般的治疗不一样,光子进入到生物体以后,随着组织的深入逐步衰减,而质子和重离子由于它的质量比较大,所以它可以在某一个区域形成一个高峰,也就是说在这个高峰下对生物体的效应最大,对其他的生物学效应比较小,因此,对好的组织可以进行保护。如果我们改变不同的能量,深度就完全不一样,这样可以从深到外,进行一层一层地治疗,从而消灭肿瘤细胞。

  在横向上,因为它是带电,可以用扫描的方式让它到达我们所需要的区域,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精准无创伤治疗。随着人们身体健康的改善,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在肿瘤治疗中,也希望能把肿瘤细胞杀死保留好的细胞,所以从这方面讲,与一般的光子治疗就形成了很强的优势,这些年来它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目前按照现在世界上的统计数据来看,到现在为止已经有26万人接受了质子和重离子治疗,其中大部分健在。质子治疗现在还是比较成熟的,而且从整个的技术上来讲,难度也没有重离子那么大,所以它的治疗人数已经占80%多,而重离子相对的少一点。当然重离子有它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它使得DNA可以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所以重有重的好处。我们用一个不太确切的比喻来讲,以前打敌人的时候用霰弹,霰弹过去以后可能把对方打死,但是也可能打不死,这与光子差不多。一般的子弹打过去,可能就把人打死了,但是有时候打偏了一点,把手打了,或者把不重要的器官打了,人没有打死。但是如果一个炮弹炸过去,怎么都逃不掉,从这个角度说它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这样复杂的设备并不是一开始用在医学上,主要用在核物理和高能物理上,这个是瑞士PSI国家实验室做的,是质子上面走得比较前的一个研究团队。这个团队跟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必须要技术专业,到产业去,最后扩大到市场,扩大到用户,所以他们的技术通过这种转移的方式,转移到Varian,所以为什么Varian诊断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形成比较大的生产总量,从PSI到技术这是非常关键的。

  另外一个就是有的人不一定是专家,有一些很厉害的企业家,比如IBA公司,原来的大学教授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个回旋加速器,这个回旋加速器和医院的回旋加速器不一样,它不是加速正离子,是加速负氢离子,解决了引出问题,所以做到很强的负离子源,生产同位素。把这个加速器用到派特15的生产上,生产产量很高。在这个技术上把这个技术逐步转化为质子治疗,这就是所谓目前的IBA。在比利时,它的市场上占有量很大,后来它的加速器被中国的一个民营企业引进,但是后来由于很多其他原因,好像运行不是特别理想。

  同时,一些企业也专注做这个,开始引进重离子加速器。这个是西门子做的一个大型的重离子治疗装备,这个治疗装备优点很多,但是它的问题就是体积特别庞大,有差不多10、20米的旋转直径,重量达到600吨,设备控制非常难。想像一下,在600吨的情况下要围绕病人进行旋转,需要的精度非常高。一个600吨的东西控制1毫米之内的移动是谈何容易,所以整个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

  近代物理研究所过去主要是从事重离子的一些工作,所以把他们的加速器拿来做了一些临床实验,最后证明他们的加速器也是可以进行开发商品的重离子加速器,所以2010年开始建立了中国自行研制的重离子加速器的治疗装置,目前已经开始治疗病人。与此同时,上海应用核技术所在这个技术上用同步辐射为基础做同步加速器的质子治疗装备,这个也在2016年得到了国家的认可,而且科技部给他们一定的经费支持,起步比较早,目前已经开始了一些临床实验。

  同时在2016年由华工科技,华中科技大学,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三家申请用超导回旋加速器来做质子,也在国家立项。

  所以目前国家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据统计开始国家统计是5个,后来又加了一个是6个,今年又加了10个,16个是国家承认的。但是从报道来看,已经有71个在做这个事情,所以这就说明需求还是很大,当然也要认识到这个设备还是很昂贵的,运行起来也不容易,所以就想怎么能够更简单的设备满足市场的需要,满足民众的需要,这也是科学界,科技界努力的方向。

  发展趋势来讲,小型化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小型化第一个可以降低成本,一个可以减少土地的要求。小型化最容易的可能就是少用几个治疗室,比如说单室治疗设备,这是一种推荐得比较多的小型化设备。但是这有一个问题,就是质子的时间,把这个成本都加到单一的病人身上,可能病人收的成本比较高,所以一般来讲现在比较倾向的还是用2-3个治疗室的系统,这样就从经济上来讲是比较划算。

  另外一个小型化的办法就是采用超导技术,日本现在他们做的旋转机架,一般的磁铁需要600吨,现在用超导磁铁就可以降到300吨,质子用旋转机架可以从100吨降到30吨,所以这样就把体积降下来。还从另外一方面努力,质子源或者重离子源也好采用一些新的加速原理使它小型化。比如说国外提出来的,主要是一些军工单位,他们过去做核弹模拟的时候,比较高的能量离子去打碎原子核,看看原子核的反应。因为现在不允许地下试验,空间实验更不行,必须用实验室的方法模拟核爆炸,这个技术上他们积累的技术主要是脉冲成型技术,得到了加速,这个尺寸原则上可以2、3米长,很轻松就可以达到目的,所以这样将来有可能实现。如果这个能够实现,整个的小型化就突破了,当然主要是一些军工单位,美国也是一些军工单位在做。

  另外一个就是美国和欧洲他们都提出来用强激光来进行物体打击,形成一个余波,余波产生的质子很小距离内形成了高能量的质子,这个也是很推崇的。欧洲用技术模,打在技术模上的强激光,百万千瓦级的激光来做这个事,这个是脉冲的。这样就使得它的加速器变得很小,但是问题就是难在大的激光源。听说北大已经得到了国家几个亿的支持,让他们用十一年的时间把这个东西突破,我们也期望这个能够突破,能够得到更好的,对医疗,对医院来讲更加方便的系统。

  另外就是精准,高效,高可靠的治疗。病人也好,医生也好,也希望达到这个目的,这个方面技术人员通过很多努力实现这个事情。一个就是多种粒子配合质量,刚刚讲了重离子或者质子,甚至于氦、氖这样一些离子都有不同的Bragg分布,这种Bragg后端形成不一样,所以要保证好的组织,肿瘤后端的组织可以采用不同的离子来进行治疗,这样就是能够得到更的疗效。这是日本做这件事情的实例,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另外在做治疗计划的时候,现在充分利用现在的影像设备,特别是目前发展起来的CBCT的现象,这个影像很快成像,进行定位,进入图像,图像来引导怎么走。当然更加发展的就是用剂量来引导,这个剂量就是我们平常做派特CT一样,就是可以功能性的选项,这种选项就知道哪个组织坏了,而且它是癌细胞,特点是分裂很快,新陈代谢很快,所以这个药物进去以后很快分辨哪个是癌细胞。精准定位,使它迅速把这个癌细胞切除。

  目前不管是光子也好,质子也好,或者是重离子也好,CBCT定位已经成为主流,因为它成像很快。还有就是目前功能影像引导,一个动态的用skV动态情况,这样可以跟踪呼吸的情况,也有用CBCT与skV相结合来做。

  整个发展过程就是从一般的放疗到现在希望能够做到自适应的放疗,这个还是很难的,就需要把所有的整个治疗中间都要形成图像,反馈给质子所或者重离子所,这个很难,但是现在都在往这方面努力。

  总体来讲是追求小型化,安全,可靠。临床给技术提要求,技术转给产业,所以不仅专业学科融合,也需要团体要很好的融合,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好,我相信我们中国有人、有资源,也有市场。虽然现在相对国外的设备而言还有一定的差距,我想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会改善的。像我们的影像系统,应该说就是跟国际上没有什么区别了,包括核磁共振,其他的CT,应该说差别不是很大。我想在治疗设备上面,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也会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甚至超过他们。谢谢大家!

  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张强先生发言。张强先生是我国医学装备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长期担任国家卫健委标准委员会医疗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张院长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医学装备行业发展与医学人工智能》,大家掌声欢迎!

  大家好!我汇报的题目是医学装备行业发展与医学人工智能。我分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大家知道,医学装备行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精尖领域,也是卫生健康服务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全球医学装备市场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2019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是4519亿美元,应该说近五年都是在5%的增长速度。从全球医学装备主要领域的分布图来看,从销售收入市场占比来看,最高的是体外诊断产品,IVD和临床检验,其次是心血管器械,像支架、器械等。另外是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和骨科器械等等。

  这张图是2019年全球医疗器械企业百强榜单,我们很高兴的看到,迈瑞医疗已经进入到全球医疗器械企业前50强,在前100强里面还有新华医疗、乐普医疗、微创医疗、鱼跃医疗等。我们国家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在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达到8000亿人民币,近五年来,我们的增长率是在13.81%,远远高于全球3.48%的增长率。我们国家医学装备生产企业也是逐年增长的,到今年8月已经达到了26456家。生产企业经营范围主要是医疗器械手术器械业务企业,占到了83.64%,还有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这是我们国家医学装备生产企业的主要范围。2019年我们国家医学装备领域分布图可以看到,手术器械在领域范围内占比26.76%,其次是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

  我们国家医学装备产业集聚化发展主要在华中地区、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一带,武汉作为华中地区新兴的,以生物医学材料、植介入器械和组织工程为特色的集聚区。

  我国医学装备进出口总额在逐年增加,2019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53.56亿美元,年增长率增长8.3%,进出口总额基本上保持持平的态势。主要是以医学耗材、敷料及中低端医疗设备为主,近几年影像类、IVD等发展比较快,在市场中占一定的份额。中高端诊断设备主要是以进口为主,出口前十大类产品中没有高端的医学装备。

  我们国家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可以看到,医用耗材、一次性医疗用品,主要是以国产产品为主,医学X线机、超声成像仪、病人监护仪等,我们国家的品质已经相对成熟了,在医院占的份额和比例也是非常大的。高端设备还是以外资企业产品为主流,达到75%-80%的水平。

  现阶段,医学装备发展的部分重点领域有这样几大块:一是智能化手术系统,像机器人系统、智能化手术室;二是组织工程,包括人工组织、人工器官;三是医学图像诊断技术;四是居家医学装备,像可穿戴式医疗器械和小型化医疗器械;五是低侵袭治疗装备,质子、重离子等治疗设备。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医学装备发展中将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医学影像辅助诊断,3D打印、手术机器人等。

  第二,智慧医疗与人工智能的话题。医疗行业信息化正在从互联网医疗2.0时代向智慧医疗3.0时代进化,智慧医疗技术产业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像远程诊断、远程手术、精准医疗、临床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等。从诊断技术来看,我们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为例,从望闻候诊的经验时代,向基础诊断设备时代,向医学模拟时代,到数字医学影像时代在过渡。现在从数字医学影像时代,将向智能影像时代以及未来远程影像+智能影像云诊断时代迈进。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以肺部结节的影像诊断为例,2017年8月科大讯飞在肺部结节诊断领域创造了世界纪录,检测准确率可以达到94.1%,是非常高的。可以说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学影像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医学影像诊断能力人机比赛中,基本上都是智能机器人获胜。2018年6月30日在北京举办首场神经影像人工智能大赛,机器人是87%,人的诊断准确率是66%,机器人获胜了。医疗技术,我们以手术治疗技术的发展为例,手术技术进化经过了这么几个历程,从中世纪黑暗手术时代到大外科时代,到微创外科时代,到精准外科,到时代,到现在的智能化时代。我们现在到智能化手术时代,可以说每次手术的进步,都是科学技术的突破。医学装备的发展,有成为了引领医学模式转变的变革性力量,像仿生建模技术、人造血管、手术机器人等等。

  我们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它有三维、高清放大成像系统,突破了人眼的局限。它有Endo Wrist可转弯腕械,完全模仿人手腕的动作,而且有7个自由度,活动范围远远大于手的活动范围,所以突破了人手的局限,应该说它的操控比我们人要精细多了。我们已经实现的医疗手术技术的智能化,包括手术导航图像化、手术设备智能化和手术操作远程化,未来医疗手术技术智能化发展将从现在的机器人手术3.0时代,向可以自我学习、数据可以自我分析,而且可以进行云互联的手术机器人手术4.0时代过渡。

  第三,智能创新助力武汉战疫的全面胜利。这次武汉保卫战,可以说我们协和医院是主战场。我们共开辟了5条战线家医院,收治患者总量是全省最多的。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上,协和医院获得了两项集体荣誉。

  2000多年前“岂无无衣、与子同袍”,使秦国将士们并肩走向战场。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专题报道了协和医院的抗疫故事,正如胡院长所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的防护物资可能只够维持几天了,在艰难的时刻,我们后勤运营保障始终在坚守,我们绝不能让临床一线的将士们没有衣服、没有子弹、不带武器上战场。我们发起社会捐赠,保障物资供给,提供设备的保障。我们也非常高兴的看到,像国药器械这样一些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企业,也和我们并肩战斗在一起,为这次抗疫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整个疫情中,国药器械为我们捐赠了价值接近500万元的防护物资和设备,在此我们也是非常感谢。

  我们协和医院有一支医工交叉的创新团队,我们是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全国医学工程研究基地,我们在这次抗疫过程中也是通过科技创新来助力武汉的抗疫战。我们这支团队和很多高校、企业有很多合作,包括科研项目的合作。这是我们和企业联合开发的消毒机器人,这次在隔离病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在隔离病区还开发了智能AI助手,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协和江汉方舱医院,也是第一家在武汉市托管的方舱医院,我们在方舱医院建立了基于5G全无线网络的系统,应该说这个系统在方舱医院有很好的效果。我们获得了人民日报评选的十大医疗健康类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还有抗击疫情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和华为公司、蓝网科技共同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面向新冠肺炎CT影像量化分析系统,极大提高了影像的诊断时间和诊断力。

  混合现实技术是协和医院最早用于临床的,我们做了世界上首例混合技术引导下的髖关节骨折手术,当时在央视也有报道。这次在抗疫过程中,通过混合现实技术作肺部诊断和远程手术会诊,在这块也是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最后,我想说,我们医学装备承载了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也是前沿科技的重要引擎,是引领医学模式转变的变革性力量,未来医学科学发展,将越来越依赖医学装备技术的进步。我国医学装备产业发展潜力非常巨大,需要我们在体制机制上,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发展和应用转化上,包括在商业模式的运营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持续推动发展。我就作这么多汇报。谢谢!

  下面有请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先生发言。GE医疗与国药器械合作渊源已久,就在11月初,双方合资的本部化企业——国药航卫通用刚刚举办了成立30周年庆典。未来我们希望与GE医疗深化在流通、服务和工业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共同助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升。张轶昊总裁今天演讲的题目是《GE医疗中国,关爱每个中国人的生命重要时刻》,大家掌声欢迎!

  尊敬的樊明武院士,尊敬的陈红辉副市长,尊敬的刘董事长还有各位国药的同事们,还有行业的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很激动能站在这里,其实我刚才跟李总和于总说,感觉这是中国医疗器械最大的峰会,我来医疗器械十几年以来见到的最大的峰会。

  2020年是超级有挑战性的一年,新冠病毒让我们重新反思,不单单是个人,同时是反思每一家公司的使命,公司的愿景,公司的价值观。我们也经过了这次洗礼,真正在反思我们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所以这次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次疫情对我们的一些改变和往下走的战略是什么。我想GE医疗的历史可以看到,1991年建立了GE航卫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从1990年开始谈判签约,当时的中国航天航空工业部、卫生部,还有国药,还有GE医疗的领导人非常高瞻远瞩,建立30年的协议。上个月,我们续签了下一个30年协议。我们非常自豪,现在北京航卫工厂是提供GE医疗全球2/3的CT都是这个工厂生产出来。刚才张院长说了医疗器械行业里面,航卫公司排第三名,排第二位是迈瑞公司,排第一位是GE医疗的上海药业公司。

  国药这边我们的合作也非常广泛,我们是一个全面性的合作,从合资工厂开始到商业推广,到服务。下面国药推出电商平台,GE医疗药业,诊断药物的物流配送平台。

  GE医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是一个创新者、引领者。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公司出过两个诺贝尔奖。第一个诺贝尔奖让我们有了心脏的影像诊断,第二个诺贝尔奖得主引发了第一核磁诞生。现在继续希望能够用科技抗击疫情,人类战胜疾病的最有效的东西,我们坚信科技的发展一定会推动人类事业的发展,推动人民健康的发展。上个月上市的7T(特斯拉)核磁共振仪,参与到人类的进化里面去。GE医疗的精准医学院,通过分子诊断的角度做精准医学的研究,相信这种医疗和科研的方向发展,一定会推动中国以及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我们相信深耕中国,作为一个国际企业在中国的策略得用百年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使命和愿景应该超出一位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我们很自豪的说,我们在中国有5个医疗工厂,1000个研发工程师,200个数字工程师,有20到30个AI人工智能博士,每年在中国的采购量在400亿人民币左右,仅在中国,每年给病人提供9亿次的影像扫描。

  疫情期间,GE医疗在武汉安装了28个方舱CT,大概70多台。在雷神山、火神山的超声,金银潭最强的超声、呼吸机,雷神山、金银潭的CT等。我觉得武汉人民,武汉的医护人员,武汉政府是最了不起的,所以我们做了一个VIDEO去记录他们。

  谈一谈中国的战略,有很多分级诊疗的挑战,基础医疗公共体系卫生建设,重大疾病防控的挑战。怎么看中国市场,中国的战略?有三个方向:第一,全面国产;第二,数字赋能;第三,合作共赢。

  第一,全面国产。大家看到最左边是CT,必须得为国产定制,不能够简单把一些国际上的产品拿到中国来卖,中国的需求跟国际的需求可能不一样。中国的需求是走在国际需求的前面,中国开发的东西,研发的东西走在国际的前面。比如雷神山的天眼CT,通过一个天眼能够远程控制,病患隔离,病人和医生隔离技术,到后面的方舱CT,刚刚出来的车载CT,到现在5G能够连在一块做这个事情。此外,国产就是得全系列国产,不能仅仅是低端和中端的国产,得有高端的,上个礼拜,和国药董事长在北京揭幕了全世界最高端的CT,在北京下线排Revolution CT。我们觉得最高端的产品的国产,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国产,能够支持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我们的3T核磁设备已经在天津马上可以拿到,呼吸机已经投产。我们从最高端到最低端,全线产品加上整个产业链带到中国。再说服务,服务网络特别重要,我们在中国有800多名服务工程师,所有的设备都可以联网,疫情期间接到28000多个电话,在成都全国的远程维修中心,远程处理这些问题。

  第二,数字赋能。克重疾、攻精准、强基层,一定要做到,从基本的医学院、从分子诊断影像的角度分析整个重疾。2月份的时候上市了LK 2.0 AI平台,专门针对新冠病毒的分析,前不久,上市了LK3.0。攻精准,开始对PD—1,跟不同的药企业,跟默克、罗氏诊断合作,帮助药企能够精准的诊断出这种疾病。最后是强基层,中国基层的挑战跟全世界不一样,中国对价格的要求,对远程的要求,对医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都不一样,5G在中国的发展一定会引领全球的发展。

  第三,合作共赢。影像行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几乎所有的疾病都需要影像配合诊断。冯校长说了一句话非常好“精准医疗,影像先行”,所以我们非常幸运能够和所有的公司进行合作,不管是上游的还是下游的,各个疾病都可以合作。合作共赢很重要的一点是希望能够加速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必须给中国产生GDP,提高供应链的能力、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外循环能够帮助中国企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最后是智慧医疗。共建智慧医疗圈,作为设备公司要想做到一个解决方案其实很难,就像一个耗材公司,器械不管是高质还是低质耗材,要想做到数字化很难。设备公司最优的地方是数字化和智慧医疗的建立,通过和其他器械公司的整合,能够提供一个整体的服务生态圈。

  这些就是我们过去12个月里面建立的一些战略合作伙伴,希望在这个生态圈里大家一起赢。

  钟南山院士说过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人民的生命安全必须排在第一位,不管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我们的使命和价值观,愿景一定是建立在“生命安全”第一位的基础上。可以用信息数字化,科技创新,但是我们的目的、使命是一样的。谢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面由我代表国药器械向大会汇报和分享国药器械这些年来的发展实践,以及我们对未来的思考。

  前几位嘉宾发言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数字,我想在座各位同道跟我们一定有个共识,就是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生机勃勃的十年。我们行业规模从10年前的3000亿,到今天的7500亿;我们的专利数量从十年前每年4200个,到今年已经跃升到37000个;我们新品上市速度进一步提升,十年前只有6000余个,到今天33000个。我们的医疗器械商品进口额,从十年前的147亿美金,到今天的287亿美金。更值得欣喜的是,我们的出口额从之前的80亿美金,到今天的268亿美金。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医疗器械本土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我们生产企业的数量十年前是14000家,这里我的数字应该是不准确的,于总和张院长的报告都谈到,现在的数量是26000家,也是有大幅提升。上市公司的数量从之前的14家,到今天的82家。以迈瑞为代表的本土企业迅速崛起,上市公司市值远远突破万亿。

  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永远伴随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中国医疗器械和国际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创新更为活跃,很多先进技术在医疗器械得到应用并最终服务于临床,包括樊明武院士讲的质子治疗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瞩目,还有AI诊断、手术机器人、3D打印等等,都在医疗器械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医疗器械在大健康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看到不仅是临床医学,在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和康复医学等方面,都可以看见医疗器械的身影,这就是医疗器械这个行业的魅力。作为医疗器械行业从业者,我想大家都有为这样一个行业,为投身这样一个伟大而充满希望的行业,而感到骄傲和幸福,我们的行业如此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正是因为行业不断的繁荣和进步,我们看到这个行业也在呼唤更多的新的价值,释放巨大的需求。我们的临床,医疗机构,市场,呼唤更多好的产品、创新的技术,新技术、新产品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去培育和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市场信息的表达需要更为充分而对称。新的产品,好的产品,需要更快的、更高效的输送到医院,服务于临床,并且能够在临床得到安全、规范的应用。

  与此同时,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不管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还是医疗机构,我们都不得不进行转型和创新,与这个时代相匹配。在过去十年,国药器械虽然没有参与过多的技术创新,但我们认为我们做了同样有价值的事情,就是与广大合作伙伴、与广大供应商、与广大医疗机构、与广大经销商合作伙伴,一起重构流通领域的价值链。

  首先,我们做了一张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十年前医疗器械领域没有GSP规范,没有物流标准,没有上规模的企业,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物流配送系统。在这样大背景下,国药器械决心敢为人先,我们希望能够构建全国第一张医疗器械的流通服务网络。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断探索,在今天我们看到整个业务体系里面,包含了所有的医疗器械各种各样的产品,22个大类、206个品类,1157个子品类,都在我们系统内有所运行。同时,直销分销配送、进出口、医疗服务等各种业态,在国药器械都得到了开创。

  我们跟所有医院的所有临床科室展开合作,覆盖了所有的学科,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全方位的服务。到目前为止,我们在31个省市,超过300个地市都有我们的业务延伸,我们已经覆盖了接近99%的三级医院。这样一个全方位的覆盖,保证了国药器械在过去十年实现了高速的增长。今天我们已经接近10%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医疗器械流通领域没有争议的第一名。

  当然,我们并不满足于仅仅在外延式扩张做文章,我们更注重内涵价值的挖掘,更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型,我们认为这才是我们可以基业常青的根本。所以大家可以看到,2011年,十年前,我们的经营业态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医疗器械经销。从2011年到2013年,我们尝试去做一些符合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业态,比如医疗器械的集中配送,我们率先在山东做试点,得到成功模型以后开始向全国范围强力推广,逐渐形成了集配+营销的业务体系。2017年伴随信息化服务的升级,专业化营销,我们的集中配送,进一步向院内延伸,融合了精益管理的理念,以及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多元化服务。应该说,这样一个集成化的服务,完全有别于传统医疗器械流通和经销,到2019年我们把这样的服务进行进一步升级,实现了全流程的解决方案。一个是FLI+C,是我们耗材的全流程解决服务方案,一个是FLI+E,是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

  2020年,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针对院内物联网解决体系的方案,还有院内资质管理的解决方案,并且进一步向院外延伸,向区域延伸,形成了医共体的解决方案。到今天,我们非常骄傲的说,我们已经形成了这样全场景全产品的服务系列,奠定了国药器械今天的业务体系的基础。

  有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在广大的合作伙伴,在广大的医疗机构得到应用,现在我们推出时间最早,也是应用最广的,就是耗材全流程精益管理服务。它引领了院内耗材精益管理新的方向,因为它不仅仅包含配送的相关服务,更重要的是,它以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参与到院内智能物联建设,全方位多元化服务于临床,让广大医护人员和广大医院管理者,解放他们的大脑和双手,重新回归到医疗中,这是我们对医院巨大的贡献。同时,保证了我们医疗器械在临床质量的安全,实现了医院医疗器械相关流程管理的降本和增效。

  有别于耗材的方案,我们的设备方案实际上没有局限于流通领域的设计,我们从三年前开始全国医工平台建设,到目前为止维修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23个省市,有200名以上专业工程师团队,对我们合作医疗机构实现24小时全天候及时响应。而且这种商业模式,它的特点不仅仅是响应及时、响应效率,更重要的是面向医院全部设备资产的托管式、打包式服务,可以真正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降低医院的管理难度,让医院对设备资产有了全方位的优化统筹。

  另外突破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的商业模式,是我们围绕医疗器械产品所做的医疗服务领域的延伸。在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做各种各样业务模型的探索,包括检验、病理、影像在内的诊断中心,这里面有第三方检验实验室,有第三方影像中心,也有跟广大医疗机构共同合作共建的这些诊断中心。还有的区域中心医疗机构把影像科完全剥离出来跟我们共建,为区域各层级医疗机构服务,这样的模式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另外,还有我们面向终端患者的肾科、儿科的医疗中心以及家用医疗服务。

  在未来,我们基于现有这些成功实践,希望把这些模型向全国范围内去复制,形成在很多医疗服务细分领域有专科特色的全国连锁的医疗服务中心的网络。跟广大公立医疗机构展开全面合作,对他们形成有益的补充。

  过去十年,基于我们全国性网络的构建,基于我们对全品种全业态全面覆盖,基于我们内在价值的挖掘,基于我们商业模式的转型,今天非常自信的讲,我们跟广大客户的合作,包括我们的厂家,包括医疗机构,这种合作更加全面而深入。

  非常感谢广大厂家对国药器械的支持,大家可以看到,我们100亿量级合作厂家已经超过了10家,5亿量级厂合作厂家超过20家,1亿量级合作厂家超过60家。应该说我们跟厂家的合作越来越宽泛,越来越深入。还要感谢广大医疗机构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跟医疗机构的合作达到1亿人民币以上的达到40家,达到5000万量级超过100家,达到1000万级合作医院超过600家。对于过去传统医疗器械经销商、代理商而言是不可想象的,足以见得我们商业模式成功转型以后跟客户的合作,跟医院的合作,越来越充满黏性,越来越具战略性,慢慢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关系。

  所有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我们十年来的艰苦探索,所逐步打造的核心能力。与此同时,过去几年我们在物流体系方面的投入,形成了专业而高效的物流体系。全国191个物流中心,实现了同城的及时配送。最核心的资源是专业人才团队,医疗器械这个行业并不大,应该说行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人才的巨大缺口,这些年我们一方面外部引进,一方面内部着力培养,慢慢培养出一支了解医疗器械行业特点,熟悉医疗器械运作的专业化团队,为我们业务发展,为我们集团化管理形成了有效支撑。最后的重要支撑是我们向上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文化引领下,国药器械一路披荆斩棘、不畏挑战、开拓进取,过去十年成长道路上,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今天可以变得越来越强大,基于我们有效有力的文化引领。

  在我们追求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央企的身份,作为行业引领者的责任,我们一直在积极分享我们的发展经验,希望我们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经验优势,能够赋能于整个行业。大家看到不管是金融领域的规范导入和引领,还是我们在质量、数字方面的管理经验,其实都在为行业实现共享,我们认为作为一家央企,作为一家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的重要公司,我们有责任和使命为行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前不久我们跟浙江省卫健委质控中心合作,对浙江省内医院进行医疗器械,包括耗材和设备使用的评估,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

  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在今年疫情大考下,在第一时间冲到一线。国药集团在刘敬桢董事长的带领下,全员动员、全线出击、全域作战、全力以赴,国药器械各级公司投入到抗疫斗争中。我们向湖北地区调配筹措防护物资达到4700公斤,向全国各地供应防护物资达到1.6亿件。我们非常荣耀能够参与到这样一场伟大的胜利中,在这个历程中国药器械的能力也经受住了检验,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过去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深化,双循环格局逐步形成的背景下,在医疗领域政策深度调整的前提下,我们这样一个行业 可能会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这个行业生态需要更多元素、需要更多角色,帮助它更加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国药器械有责任与广大同道一起构建价值共同体,我们来构筑这个行业新的生态。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创新,这也是过去十年国药器械一直秉承的,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创新来驱动我们的业务成长。二是科技,在今天这样新经济时代,数字时代,我们必须用科技赋能我们的业务,科技赋能我们的管理,科技赋能我们的战略。

  第一个核心重要举措是一体化营销。在过去十年,伴随着网络的覆盖,伴随着我们跟广大合作伙伴合作的深入和全面,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各个细分领域都有大量业务的积累和沉淀。在检验领域,在心血管领域,我们有超过100亿的业务量。在影像、骨科有超过50亿的业务量,实验室仪器、肾科、眼科等各个领域,其实我们都有越来越多的业务积累。这就是我前讲的,我们实现了对医院所有科室的全方位服务。这些业务分散在国药器械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子公司。应该说协同在逐渐显现,但是还远远不够。我们下决心去打造一体化、专业化的营销体系,很可能从骨科、心血管和IVD率先开始,我们希望跟广大同道,尤其是供应商、合作伙伴商讨创新的商业模式,内部也会加强垂直一体化管理,会大量培育相关技术团队,为医院学科建设服务。当然,这都离不开两大体系的支撑,一个是专业的物流体系,一个是信息系统体系。

  我们认为,这样一体化专业化的营销构建,决定了我们这个网络从量变到质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得更为专业,只有更为专业,我们才会变得更加不可替代。

  第二个核心是数字化供应链。刚才谈到了数字赋能,实际上国药器械一直在为这样的战略作相关准备。过去几年,我们在信息化方面的巨大投入,让我们实现了IT系统方面的坚实基础,形成了全面的、集成的、多维度的供应链协同系统。所有这些覆盖了我们业务和服务的大多数场景,为我们数据化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基石。大家可以看到,所有这些都来自于我们真实的业务场景,它在记录我们交易各个环节的同时,形成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将形成我们宝贵的数据资产,这就是我们数字化供应链的前提。

  下一步,我们希望对这些数据资产进行深度的挖掘,来赋能各个维度的合作伙伴,比如说我们在客户画像上、在线交易商,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会很好的服务于研发机构,服务于厂家,帮助他们实现研发创新,实现精准市场覆盖,也帮助他们继续拓展渠道机会。

  我们合规系统,供应链金融,第三方物流等数据的挖掘和应用,能够帮助我们广大经销商合作伙伴加速流通效率,同时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我们的资质无忧、DRGs辅助系统、BI决策分析、ESM-QCMM模型,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进行智能分析和安全质量评估。所以这些大数据的应用,实际上为我们未来供应链服务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果它们可以实现,我想广大合作伙伴可以从国药器械的数字化供应链中受益。

  数字技术的驱动,一定会帮助我们供应链服务从过去的链条式向网状进行积极的演变。这样的推动之下,我们的供应链服务将实现网络内外互联互通、全程透明可视、全产业高速协同,以及信息的安全共享及智能决策。华为的张总也在现场,我们正在跟华为探讨,把我们的数字供应链跟华为鲲鹏底座进行适配,如果成功的话,对医疗机构而言,可以得到信息化应用质的提升。

  第三个重要的战略举措是电商平台。经过一年来的酝酿、开发和测试,我们的电商平台已经基本准备就绪,有望在明年1月份正式上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首先是医疗器械的专业垂直电商,它是一个B2B平台,但不仅仅是国药器械的B2B平台,它是面向行业开放的平台,我们希望把国药器械的资源,跟行业实现充分的共享,从而提供给大家新的链接方式,打开这个链接,大家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交易场景,从而能够让各方力量在这样的交易平台上充分释放自己的活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跟各方面的资源,跟各方面的合作伙伴,能够一起来用多元化增值服务赋能这个平台。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这些多元化的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平台不仅仅是展示和交易平台,包括供应链金融、保险、维修、培训等各个方面,都要在这个平台上跑得起来。国药器械现有300余个专业销售网络、专业服务团队、专业仓储物流服务体系,是这个电商平台的有力线下支撑。与此同时,我们万级活跃客户,包括超过300万SKU,包括2万家医疗机构,超过7万家经销商伙伴,是我们的原始流量。我们非常有信心,这样线上交易平台,将和我们线下业务实现充分的交融,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让广大生产企业,让越来越多的好的产品,能够直接而开放的面向广大的基层医疗机构,广大的小经销商,广大的非公医疗机构,并通过他们,服务于广大的患者和民众。所以有了这样的线上电商平台,我们将可以使更多的创新医疗产品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正可谓健康可及,“不以山海为远”。

  最后的重要战略是我们的产业发展,这是我们未来十年的核心战略,也是国药集团对我们的战略要求。国药器械经过十年在流通领域的积累,我们积淀了很多的资源,厂家资源、用户资源等方方面面的资源,我们不可能不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积极向产业去发展,我们认为,国药器械进入产业应该有三个路径,一是跟广大的生产企业进行品牌合作,不管是ODM、OEM还是其他的方式,通过相对简单的合作,可以迅速在很多细分领域建立国药器械自有品牌的产品。二是合资共建,这样的合作模式已经在今年跟奥美医疗的合作上落地,与此同时,我们跟其他有实力的厂家进行积极洽谈,希望可以兼顾厂家在研发和制造方面的能力,以及国药器械的渠道和市场能力。通过共同投入资源,投入资金,来共建生产生态体系。三是更为深度的合作,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合适的标的进行股权并购,希望广大生产企业,如果认为跟国药器械有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战略方向,如果大家希望能够借助国药这个品牌优势和资源平台,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也拥抱这样的合作。

  虽然工业产业的发展今年刚刚起步,我们一直在酝酿和准备,三年前成立了国药集团医疗器械研究院,这些年我们不断引入资源和投入资源,同时引入专家型的人才团队,这些陆陆续续都已经就位,我们已经在参与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及相关的重要项目,我们非常自信,未来国药集团医疗器械研究院,可以为广大同行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不管是在产业研究上,还是在工业方面的服务上,还是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孵化上,我们都愿意跟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推进产业的发展。这个研究院既服务于国药集团医疗器械板块,同时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行业的重要智库,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我们的智慧和贡献。

  过去十年发展的积累,以及我们对未来十年发展的思考,我们认为国药器械可以做得更多。这样美好的行业,需要我们为之更加努力的奋斗。我们首先要构建自己小的生态体系,这个生态体系是以数字化供应链和B2B电商平台来做链接,我们向上游延伸构建研发制造体系,为广大的科研机构,为广大厂家甚至临床医生做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生产制造。我们向下游延伸,去构建我们多元化综合服务体系,为广大患者,为广大医疗机构,提供直接的服务。

  总之,我们认为我们要扮演好三种角色。第一种角色是我们作为服务和产品的供应商,我们要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不管是上游客户还是下游客户,我们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越来越多更好的优质服务和产品提供给客户。第二个角色是作为合作伙伴,我们一定要秉持开放的心态,以更广阔的格局来思考我们未来的发展,把我们的资源充分开放和共享给我们的合作伙伴,来实现这种多维度的合作。第三个角色是我们作为今天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重要的企业,我们要始终肩负行业的责任和使命,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我们有信心,在未来这样新的生态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我们愿意与广大同道一起去构建新生态的体系,去共同推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我们相信,行业未来会更加美好,国药器械永远与大家在一起,谢谢大家!

  有请美敦力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去区总裁顾宇韶发言。美敦力是国药器械最大的单体合作伙伴,每年的业务量超过30亿元。在最近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双方又对进一步加强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鉴于美敦力的业务涉及医疗器械诸多领域,相信双方未来的合作也将持续拓展,前景无限。今天顾宇韶总裁演讲的题目是《根植中国,创新共赢》,大家掌声欢迎!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在武汉举办的产业峰会,还有生态大会,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健康领域的生态大会。我觉得这个行业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可能需要用生态的维度和高度让我们来共同面对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挑战,把最新的一些临床疗法带给我们病患。以往我们都知道是互联网有生态大会,汽车行业有生态大会,我希望今后健康领域有自己的生态大会。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根植中国,创新共赢”,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美敦力的最新动态,大中华区的战略,还有和国药器械的合作。

  美敦力公司是一家医疗技术创新的医疗公司,创立于1949年。这里面分享一个故事,美敦力同事应该都知道这个故事,这家公司是厄尔·巴肯先生和他的姐夫在他们的车库里创立的一家公司。公司创立之后的几年有一次他所在的城市有一个大面积的停电,有一家医院出现了危重情况,因为当时有一批使用插电式起搏装置的病人在这次大面积的停电当中生命受到了威胁。后来这家医院的医生请求厄尔·巴肯先生去开发一款电池驱动的起搏器,厄尔·巴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开发了,从此改写了起搏器的历史,也开创了一个新的医疗器械赛道。进入中国市场也有30余年,1989年进入,一直深耕中国,建立了自己的产业价值链,后面我再做一些详细的分享。

  这张图每次看到都让我感到惊奇,我们公司70余年的发展,到今天我们有20个业务部门,产品和疗法覆盖70余种疾病领域,在最右边是非常典型的产品和疗法,包括最新一代的起搏装置,还有生物瓣膜,还有最新一代的闭合胰岛素泵系统,还有胶囊内窥镜,所以公司整个生态定位医疗技术创新者。很多时候做的工作是从0到1,从1到10,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一起努力把产业从100做到1000。

  举一个简单例子,起搏器的发展。这是非常简单的一张图,大家可以关注,从一开始的插电式的起搏装置,到第一台电池驱动的起搏器装置,又进行了连续的创新,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最后核磁共振共同的检查起搏器。到2016年进行了自我颠覆,最右边是最新一代的无导线起搏器(Micra),Micra也是过去三届进博会的网红产品,这款起搏器重不到2g,体积缩小90%,而它强大的电池可以驱动一个病患十年的起搏需求。所以我们认为有三种创新,颠覆创新、原创创新、连续性创新。很多人说我们公司做的创新是十年磨一剑的创新,我觉得这张起搏器的图片,很好的揭示了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和自我创新的颠覆。

  今年的5月份,我们公司经历了CEO的更替,新任命的CEO,Geoff Martha,一直重申,他和我们的执委会会把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我们坚信中国市场在不久的将来一定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将是我们公司在很长一段落是最重要的增长市场,也是最关注的市场,也是投入最多的市场,所以期待我们今后可以和很多的行业伙伴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和交流。

  第三届上海进博会上我们展示了70种产品,其中20种产品是首次在国内展示,包括刚才谈到的最新一代起搏器——Micra,也是双腔Micra产品,希望这款新产品在不久的将来服务我们的病患。

  既然谈到生态大会,希望我们可以今后一段时间,行业同仁可以携手把中国的临床,尤其器械临床带到世界级的临床标准,不久的将来,实现在中国上市全球首发新产品,也期待这一天的尽快到来。

  刚才讲到在中国已经发展30余载,到今天有5400余名员工,14个区域办公室,4个生产基地,1个研发中心,2个创新培训中心。这2个培训中心我要特意介绍,一个是在上海,第二个临床培训创新中心,在明年4、5月份会在成都举行启动仪式,这个创新中心将是世界级,最新一代的创新中心,我们希望这个创新中心是一个行业的,更加开放式的平台,服务于整个生态的建设,让我们聚焦创新,实现共赢。

  讲到我们的战略,希望一个目标,四大战略,尤其是在加速市场准入,最近看到很多的政策更加支持市场准入,有更多的疗法,尽快的进入到中国市场,只有这样新的疗法,新的产品在临床中使用,而临床使用的反馈又会来新一代产品的更新和创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深化市场发展。跟大家谈谈创新中心的使用,这两个创新中心一年可以培养一万名以上的外科医生,近两万名行业同仁的交流,期待成都创新中心为中西部产业发展,起到它应尽的作用。

  推动本土制造。很多的高端医疗耗材,很多关键零部件,很有依赖性,就像今天早上很多讲者讲到,我们也希望经过实际不断的努力,实现点的突破,最后是面的突破,最后是整个行业产业链实现本土化,加速创新,加速临床和创新的结合。

  赋能本土创新。我们有创新中心,有四大制造基地,也有自己的投资平台,也和国内合作伙伴建立了创新加速器,实现了自我的价值链的布局。但我们希望这个内部的价值链的布局可以和外部的整个行业生态有衔接,共同推动本土创新,希望在某一天跟大家谈到实现全球最领先的产品,在中国实现首发。

  最后我也想分享一下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公司的员工秉持着我们公司的使命,减轻病痛,恢复健康,延长寿命。第一时间和医护人员成为第一批逆行者,走上抗疫最前线。

  我们公司有三款抗疫利器,一款大家都知道的人工肺的体外肺氧合装置ECMO。非常遗憾的是当时订单几千台,全球产能只有100台,一年销售是30台,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最后全球紧急动员起来,在第一时间供应了50台。第二款产品就是呼吸机,我们的产能也大大落后于抗疫最艰困时候的需求,这一块也在推进本土化。还有血液净化装置,也做了捐赠。

  这三大利器在抗疫期间为挽救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做了一定的贡献,这次进博会也全方位展示了呼吸机PB980,还有最新一代的人工肺,最新一代的氧合装置,可以实现远程,监控生命体征监控的氧合装置。

  我们是一家充满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这是我们在6年以前成立的心肺复苏和急症培训项目,为社会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到目前为止已经培训2000多人,有10多个城市展开了培训项目。大家知道心肺复苏不能靠医院,也不能靠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因为挽救生命只有几分钟,只有相互的关爱,相互的施以援手,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这是我们和国药器械的合作,在这里首先要感谢一下国药器械的李总和刘总,他们抗疫期间对美敦力个人防疫用品方面给予了帮助,感谢他们。我们和国药器械的合作历史悠久,今年会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式的合作,将近50亿人民币的销量,里面包括了直销和分销,我们期待今后可以通过分销渠道和平台服务拓展到其他价值领域的合作。

  这是在进博会期间和国药器械签定的新一批合作合同,也期待这批合同能够圆满的实现。

  最后,我也想致敬英雄城市武汉,2020年抗疫公益歌曲《守望》,这首公益歌曲的词和曲是我们一个业务部门的老总张凯越先生和他10岁的女儿张榕恩一起作的词和曲,我用这首歌词来表达我们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愿景和期待。“窗前的月色依然明亮,守护江城的魅力风光,遥望月光许一个愿望,愿你重回那最美模样”。谢谢大家。

  下面的演讲嘉宾是迈瑞医疗创始人之一,迈瑞集团副董事长成明和先生发言。迈瑞医疗是本土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佼佼者,与国药器械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是国药器械在本土最大的合作伙伴,它对推动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成总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共同打造世界级医疗器械产业链》,大家掌声欢迎!

  大家下午好!我是最后一位演讲者,首先,很高兴参加这个会。国药作为流通企业最大的平台,迈瑞在创立的时候就跟国药器械有合作,我在这里可以说,迈瑞是和国药器械合作时间最长的公司之一,我个人历经了国药器械各个时代的领导。我仍然记得,91年第一批的设备,第一个拳头产品509,第一批有100台,应该有10台是国药器械帮我们分销。那时候我们是小公司,在北京没有什么渠道,也不认识多少人,我们公司30年,一直和国药共同发展,见证了国药器械从小到大,现在变成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流通平台,这其中合作的前景还是特别广阔的。

  具体来说我们迈瑞营销体系,有400多家国药器械代理商是我们的分销商,但二级的比较多,一级的没有这么多。这几年每年都在增长,因为销售额在增长,而且医疗器械的代理商这几年变化得特别快,全球销售额中,只有美国和西欧的个别国家用直销,其余国家和地区我们都是和代理商合作。跟代理商合作,这是我们长期的策略。我们也是国药医院的供应商:国药集团40多家医院,长期购买迈瑞的很多产品,我们也表示感谢!我还记得早期做推广的时候,最早我们的东西放在国药医疗器械展会的展台上,后来慢慢给我们展位了,后来进主厅,也是在国药医疗器械总公司的支持下。对国药和国药器械表示感谢!

  为完成于总给我的任务,我介绍一下公司的发展历程。刚刚刘董事长已经下了任务,一是流通要翻番,二要做10亿。我介绍这两点,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和有所启发。国药在这次抗疫中,体现了央企和国家队的核心作用。刚才董事长说了,我就不再重复了。在抗疫过程中,所有物资协调,更重要的是出口,我们跟国药国际的出口有很多年的合作关系,销售额也是越来越大,我们期望着今后在疫苗研发后期抗体试剂检测中有所合作。

  在武汉抗疫整个过程中,我们第一时间供应了一千多台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彩超。我们从各地调配200位工程师来武汉,大年初二开始一直服务新老用户,包括20万台老装机用户和新装机用户,我们向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和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捐赠了3300万元的物资,主要是呼吸机、监护仪以及一些检验产品。

  3月份忙完以后,我们就忙全球疫情供货,跟国药集团的协调特别多,我们也做了很大的贡献。所有的供应链中,我们的呼吸机产能,以前一个月呼吸机产量产能五六百台,需求上来了,我们很快生产到2000台,3个月之内提升到4000台,特别是意大利、英国订购的几千台都是我们的仪器,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所有员工都很努力,特别是海外的本地员工和本地代理商。中国疫情控制得好,并且主要集中在武汉,我们200位工程师工作几个月就差不多了。但是海外的工程师,还有海外的代理商合作伙伴,从现在开始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库存,而以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宏观数据方面,刚刚几位专家都说了,我想讲一条,我们中国最新数据是2万多家医疗器械公司,销售额8000万,平均摊到每家是很小的。我们从1991年开始做分销渠道,为什么中国分销商有这么多,但现在的趋势是慢慢集中了。我们做国际业务以后,慢慢研究了这个问题,中国3万家医院,几乎是独立的采购主体。所以有地域化,有那么多分销商,有那么多厂家去服务他们。反观美国,美国大概有1万家左右的医院,但美国医院都是连锁的,无论是GPO还是IDN,也就是医共体、医联体,采购集团加起来只有几十个,连一百个都没有。这就是造就美国产业集中度的原因:因为只有几家采购商,一旦不能入围,这个公司就活不下去。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集采或者阳光采购,包括前几年的两票。

客服头部
021-62669626
021-66307555

网站二维码